20 December 2006

展示空間──說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

平面的一幅畫,掛在一間房間中,這便是展示畫的一個空間。我踏步走進,截然地改變本來那一個空間,成為了現在。

看一個展覽,除了觀賞畫作或展品外,你還能看到博物館的智慧、空間的運用、城市的解讀,甚至裏面的人和事,而你前往參與一個展覽,同時間,亦成為展覽的一部份,從而改變展覽本來的面目。展覽的用意是讓人有參與的機會,這甚至比展品本身更為重要。

這裏的事
我們這一次看的展覽是:「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」,地點是香港藝術館。嚴肅的藝術館,在我們進場的時候,便遇上諸多阻難:不許攜帶袋子入場,貴重物需要隨身──但太多貴重物卻沒有悉心為我們安排;不許「吵鬧」,連在場外亦不可──我必需括著「吵鬧」這兩個字(詳文且看這裏的人)。

這裏的人
藝術館的星期三主要接待團體,我們參觀的那一天便遇到很多來自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等等團體一團一團的前來參觀,相信定必比藝術館平時更多人。或年少無知,或天真無邪,他們不斷在展場內出出進進,走來走去,高談闊論(作品),不斷被場內的保安人員「指責」亦不為所動。洋說:「欣賞畫的地方應該寧靜點的嘛!為甚麼要帶這些小朋友來,他們都似懂不懂(看)。」我卻直覺地回應他:「但欣賞畫作,應該是每一個人的權利,你總不能剝奪他們欣賞藝術的權利呀!」

這亦正如文章起始時所說,你參與一個展覽,同時是改變了這個展覽本來的面目。這一次,你跟一干幼稚園生小學生一同看,這一種經驗,對你來說,對他們來說,都同樣是獨特的。

這個空間
  一進場的時候,我最感好奇的,是「展覽如何設計我們該如何看展覽」,甚至好奇得去量度它為我們設計了看每一幅畫的「最短距離」(亦即圍屏的寛度)是兩張半A3紙;燈線照耀著該被對焦的位置,被對焦的,除了是藝術家們的作品,還有是藝術家本人。

及後我慢慢把每一幅畫作仔細地看,開始幻想,藝術家們在作畫的時候,到底是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下。會否是個寂靜的下午,窗外透著微微陽光的畫室,還是惡夢驚醒的夜深,打著床頭燈,在睡房畫下一張又一張的草圖?而那時候那一個空間,跟這一個展場,有甚麼分別?現在作品的呈現方式,是比較貼近藝術家們的構想,還是那一個畫室,這一個睡房,才是展示的最佳場所?

No comments: